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一旦出现上腹部疼痛,第一反应往往是“胃病发作了”。但是,你是否知道,腹痛并不总是胃病引起的,很多时候是其他疾病在“伪装”?其中一种常见的误诊就是把慢性胆囊炎当作胃病处理。
胃病和胆囊炎在症状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它们的病因、治疗方法和预后却大不相同。因此,学会区分这两种病对于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胃病,尤其是胃炎、胃溃疡等,会引起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慢性胆囊炎也可以表现出类似的症状,尤其是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容易发作。这种症状上的相似让很多人误以为是胃病在作怪,从而耽误了胆囊问题的诊断。
慢性胆囊炎是一种胆囊慢性炎症,多因胆结石或胆汁淤积所致。其典型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特别是右上腹的疼痛,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患者常常在吃了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与很多胃病类似。因此,患者和一些初诊医生容易将慢性胆囊炎当作胃病处理。
尽管症状相似,但胃病和慢性胆囊炎的病因截然不同。
胃病: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的主要原因通常是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以及饮食不规律等。这些因素会导致胃黏膜受损,出现炎症或溃疡,进而引发疼痛。
胆囊炎:慢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则与胆囊内胆汁的流动不畅有关。胆囊炎常由胆结石引起,结石阻塞胆囊管道,导致胆汁淤积,进而引发胆囊炎症。如果长时间不治疗,慢性胆囊炎可能会发展为胆囊硬化,甚至增加胆囊癌的风险。
为什么常常把胆囊炎当胃病?由于胃病和胆囊炎的症状存在一定的重叠,加上部分患者本身可能患有胃病,因此容易产生混淆。尤其是一些非典型的慢性胆囊炎患者,疼痛位置并非总是在右上腹,甚至可能在中上腹、胸部或背部,进一步增加了误诊的风险。
有时候,患者因为频繁出现上腹痛会去做胃镜检查,胃镜显示有轻微的胃黏膜炎症,于是被诊断为“胃炎”。然而,实际情况是胆囊问题正在逐步加重,未被发现。因此,明确腹痛的来源,尤其是反复发作的腹痛,是及时有效治疗的关键。
那么,如何区分胃病与胆囊炎的呢?临床总结来看,可以以下从5个关键点详细分析:
疼痛位置和性质:从疼痛的部位和特征入手
疼痛的位置和性质是区分胃病和胆囊炎的第一个提示信息。
胃病的疼痛多发生在上腹部中央或偏左部位,疼痛常为隐痛、胀痛或灼烧感,病人在空腹时容易出现不适,进食后有所缓解。胃溃疡患者的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并且夜间疼痛较为明显。患者可能伴有反酸、嗳气等症状。
慢性胆囊炎的疼痛更偏向于右上腹,疼痛可能向右肩或背部放射,尤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典型的胆囊炎疼痛常为阵发性绞痛或钝痛,伴有恶心、呕吐和腹胀感。特别是右上腹的疼痛在进行深呼吸时加重,若患者按压右上腹部时感觉疼痛加剧(即“Murphy征”阳性),则提示胆囊炎可能性较大。
诱发因素:饮食习惯的不同影响
剩余55%未读最低0.32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