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牛奶腹泻是很多人有的问题,而导致腹泻的原因就是对牛奶中的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又称乳糖酶缺乏症。
Part1
乳糖酶缺乏
乳糖酶缺乏是广泛存在的世界性问题,远东人群发生率高,大部分人群不出现症状,但在以乳汁为主要饮食的新生儿及婴幼儿中常发生腹泻等症状。
不同国家乳糖不耐受发生的高峰年龄段不同。
日本在7~8岁,非洲在3~5岁,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和哈尔滨4大城市3~13岁名健康儿童调查提示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较高,87%的儿童乳糖不耐受发生在7~8岁。
母乳和牛乳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部分乳糖被菌群酵解成乳酸、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
乳酸刺激肠壁,增加肠蠕动而出现腹泻。
二氧化碳在肠道内产生胀气和增加肠蠕动,使儿童表现不安,偶尔还可能诱发肠痉挛出现肠绞痛。乳酸的增加还使粪便的pH值降低。
Part2
专家建议
针对乳糖不耐受,专家建议:
1.避免空腹喝奶。牛奶中加一点谷类或面一起吃,也可以减缓消化过程,避免症状发生。
2.喝酸奶。奶在发酵过程中,会有20%~30%的乳糖可以被分解,这样实际上就是把乳糖和脂肪蛋白质都消化了,也有利于胃肠道的吸收。
3.喝羊奶配方粉。虽然羊奶粉和牛奶一样也有乳糖,但它们进入人体后所需的消化时间不同。母乳的消化时间大概是30分钟,也就是一餐奶大概30分钟胃就会排空了;
牛奶要两个小时左右才能排空,因为牛奶的脂肪、蛋白质分子量都较大,就慢一些;
羊奶各种分子量都较小,只需20分钟就能排空。
因此,羊奶粉更适合乳糖不耐受患者。
与食物过敏所提倡的严格避免过敏原摄入不同,乳糖不耐受存在剂量依赖性,因此减少乳糖摄入即可,无需完全避免摄入膳食乳糖。
可以依据临床症状轻重采用无乳糖或低乳糖牛奶(奶粉),目前市售无乳糖奶粉或水解蛋白牛奶均不含乳糖,系优质牛乳蛋白配方,能确保蛋白质的足量供应和良好利用,而且有天然奶味,含有婴儿正常所需的全部矿物质和维生素,但价格昂贵;也可使用大豆奶粉或米、面制品,但因营养成分不足不宜久用。
原发性乳糖不耐受患儿临床症状与进食乳糖的量密切相关,因而可以采用少量多次摄入乳制品,以增强肠道对乳糖的耐受性,还可选用发酵乳(酸奶)、避免空腹饮食等,以减轻乳糖不耐受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