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古代叫做癸水,俗称姨妈到,大姨妈等,是指女性血液或黏膜定期从子宫内膜经阴道排出体外的现象。
01生理期=暴躁期?
在日常生活中,觉察到友人情绪不稳定时,若对方是女性,常会戏称“你是不是生理期到了”;若对方是男性,则会说“你是不是大姨夫到了”。似乎在月经来时,生理变化继而会引起情绪、心理的变化是公认的,那么果真如此吗?
根据调查显示,高达80%的女性曾表示在月经开始前出现部分症状。例如长出粉刺,感到疲惫,容易发怒与情绪改变等(参考维基百科)。这些症状会对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又被称为经前综合症,20-30%女性会得此症,其中3-8%则较为严重。也就是说大多数的人症状较轻,很多情绪失控的时候只是单纯的因为发生了相应的事件。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需要身边可心人的关怀哦~
02我这样正常么?
人们对月经的普遍理解就是每月发生一次,一次持续一周的持续经血流出,但其实这种规律是受个体独特性影响的。
从一段经期开始到下一段经期开始的间隔称为月经周期,在青少年女性时期为21-45天,成年女性则为21-31天,平均为28天;而月经来临时,经血会持续流出约2-7天,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字。一个女性的最长周期减去最短周期结果在8天以内都是正常现象。因此月经周期的持续时间有所波动时,不必过于紧张,怀疑自己身体出了问题,大概率它依然处于一个正常的范围哦。
03痛经该怎么应对?
相信“恨自己不是男儿身”是很多女性同胞在月经来潮、腹痛难忍之时内心的呐喊。痛经也称为生理痛,主分为“原发性痛经”及“续发性痛经”两种。
原发性痛经发生于女性开始出现规则性月经时,大都是发生在月经的前1-2天,多数在月经的第二至第三天自动缓解,多表现为痉挛、绞痛,严重的病人甚至可能晕倒。按压肚子,按摩腹部或改变姿势会减少痛经的症状。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女性也会在年龄稍长或是生过孩子后,痛经自然地减轻或是消失。
续发性痛经多出现在女性一段时间没有痛经的月经后,或是原本不舒服的症状转变为明显腹痛的时候。持续时间长,通常在月经来潮前的1-2周就开始,一直持续到出血停止后的几天。疼痛除可表现为痉挛、绞痛外,还会出现钝痛、胀痛、剧烈的刺痛等。是一种病理性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不再是多喝热水,按压就能缓解的。
04古代小姐妹
现代女性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应对月事,会不会曾也像小编一样担心我们的古代姐妹有没有合适的应对方法呢?
其实从古至今女性的应对方法原理都是相似的,一是堵,二是吸附。原始时期的干草树叶;文明发展起来后的卫生带(由易于吸收水分的草木灰制成);发明纸后的白纸,草纸;困苦人家常用的棉花塞子等等。
越来越卫生和便捷是发展的整体趋势。
05直男回答?
月经来临期间,一句“多喝热水”似乎是标准的“直男式”回答,但它缓解症状的效果又有几分呢?医生建议,月经期间可以适当喝热水,并且经血量不多的话也可以喝点红糖水,起到活血、驱寒、有利于毒素排出的效果。但在症状严重,腹痛难忍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及时就诊,毕竟医院干什么呢~
最后,祝每个小仙女远离疼痛,天天甜蜜哟!
-THEEND-
图片
网络
文案
萎靡不振的红眼小兔
编辑
叒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