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绞痛原因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桂加大黄腹痛安
TUhjnbcbe - 2021/9/24 19:03:00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老年性便秘医案

诊断现场

楼某,女,75岁,年3月31日就诊。

患者因数日前眼睛不适于外院就诊,诊断“眼底*斑破裂”,拟行眼科手术,但因昨日开始出现腹胀腹痛,腹痛明显,躺卧时加重,故不能配合手术,又因躺卧时疼痛明显,而无法入睡,自诉一夜不能安卧;纳差,口干无口苦,平素双下肢乏力、行走不便,呈慌张步态,喜饮温水,大便偏干,两日一解,此次已三日未解大便;舌淡暗,苔白腻微*,脉沉滑。查体:心肺未及明显异常,腹稍膨隆,剑突下轻压痛,无腹肌紧张,无反跳痛,上腹部及右下腹各可见一斜形手术疤痕。患者既往有帕金森、肝炎、急性阑尾炎、肠结核病史,曾2次行肝胆手术,肝右叶切除1半叶,曾行阑尾手术,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及糖尿病病史。医院诊断考虑:肠粘连。遂求治教授。

该患者腹痛明显,但触痛不明显,该如何辨证用药?

李赛美教授

该患者主诉为腹痛明显、便秘,很容易联想到阳明腑实证,但腹部查体触痛不明显,无腹肌紧张等阳性体征,且患者平素下肢乏力、喜温饮,素体偏虚。《内经》有云:脾主大腹。所以此处应从太阴脾入手。《伤寒论·太阴病篇》第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汤主之。”《伤寒论·太阴病篇》第条:“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古人言:“气不和则满,血不利则痛。”六经病其实都有气分、血分之分,太阴病本证主要是在气分,是脾的运化功能失司,寒湿内阻,所以局部会出现胀满、疼痛,但同时会伴有升降失常,该降的不降,该升的不升,出现上吐下泻。但是《伤寒论》条中所讲的腹痛,其实是属于另外一种腹痛,是血不利则痛,它的病位在经脉而不在脏,所以仅仅出现局部的腹痛,而没有呕吐、腹泻,没有寒湿的表现,病机在于脾的脉络不和。此时用方要考虑到血分的问题,最常用的是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汤,重点在于活血化瘀。大*有通腑泻下的作用,同时大*也是一味非常强的活血化瘀药,所以此方加大*有活血通络止痛之义。另外要注意的是,桂枝加大*汤方名虽称加大*,但实际上芍药也倍用了,是在桂枝加芍药汤的基础上再加大*。患者虽查体体征不明显,但自觉腹痛明显,痛不可忍,还是判断为大实痛,故予桂枝加大*汤加减,具体处方如下:

桂枝10g,生大*10g(后下),白芍30g,生姜10g,大枣10g,炙甘草15g,杏仁10g,白蔻仁10g,茯苓20g,藿香梗10g,红参10g(另炖)。

(长按图片可保存)

患者急煎1剂后当天晚上即解大便,呈稀烂便,腹痛减轻,当夜卧安。李教授嘱患者予原方去大*,并将白芍减少至20g,续服2剂后,腹痛暂安,可平卧顺利完成手术治疗。

二诊:

服上药后,患者于外院进行眼部手术,手术顺利,但术后2天,腹痛再次加重,难以平卧,患者家属为其购置一个躺椅,患者晚上只能半躺着睡。胃口尚可,大便不通,便秘超过2天;小便较之前减少,不欲饮水,只有吃药的时候才喝一点温开水。近两日,除了肚子痛,全身肌肉关节都会疼痛。舌暗红,苔薄白腻,脉滑。

处方:

桂枝10g,生大*10g(后下),厚朴30g,白芍、赤芍各20g,杏仁10g,熟附片10g(先煎),生姜15g,炙麻*6g,桃仁10g,大枣15g,火麻仁30g,炙甘草10g,枳实15g。

3剂,水煎服。

(长按图片可保存)

三诊:

腹部仍胀痛,眠差,仅可入睡2小时,全身肌肉关节疼痛较前好转,现剩双膝关节及双足疼痛,以右足底前部为甚,伴咽痛,口苦咽干,胸口时有疼痛,心情抑郁,纳可,小便频数,夜尿3~6次,大便干结,3天一解。舌暗红,苔薄白稍*,脉浮数。

处方:

柴胡10g,*参30g,茯苓20g,*芩10g,炙甘草6g,枳实15g,生姜10g,大枣10g,竹茹10g,法半夏10g,陈皮10g,*连10g,莱菔子30g,瓜蒌子30g,珍珠母20g(先煎),生龙骨、生牡蛎各20g(先煎),金樱子30g,仙灵脾30g,合欢皮30g。

(长按图片可保存)

后记:

患者经此三诊后,腹痛大减。续服三诊中药1周后,腹痛、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口干口苦等症状消失,大便1~2天一行,但较前易解,心情较前舒畅,可如常生活。

患者服1剂药后教授就嘱患者去大*,并减少芍药用量,为何不一开始便用桂枝加芍药汤,前后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李赛美教授

桂枝加芍药汤证的病位比较表浅,仅仅是在皮肉部分,桂枝汤里面本身已有芍药,现在将芍药倍用至六两,所以叫桂枝加芍药汤,其中的芍药有两个方面的功效:一是缓急止痛;另一方面,芍药有很好的活血通络作用。在《神农本草经》中说芍药“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所以倍用芍药的效果是两方面的,对于脾络不和之腹痛,有很好的活血通络止痛作用。若表现为大实痛,痛得很厉害,用桂枝加大*汤。在桂枝汤中桂枝、芍药的量是相等的,那么在桂枝加芍药汤中芍药的量一定要大于桂枝,否则就不叫桂枝加芍药汤了,但是不是说一定要达到六两,这是可以斟酌变通的。同理,大*的量也是需要斟酌的,一般不要太大。在《伤寒论》条里面就提到了,虽然是脾络的病变,但毕竟还是一个太阴病,如果脉弱、便利,那就是脾脏虚寒显现出来,这时即使要用大*、芍药,也需要谨慎,斟酌减量,以防损伤脾胃之气。很多时候,我们一讲芍药就会想到四物汤,就以为芍药是补药,其实芍药是一个攻伐的药,阴柔酸敛对脾胃虚寒的人是不利的。大*对脾胃虚寒的人当然也肯定是不妥的,也要特别谨慎地用,使用时要把握用量和疗程,尽量用得恰到好处,不可长期吃。芍药的量用得太大,有时候并不缓急止痛,而有可能会引起加重腹痛、胃痛。仲景讲的东西是真真切切的,他叫你要少用,意思就是:不是不可以用,但量要少,要谨慎,要把握度。所以要注意及时调整芍药、大*的用量。

请问教授,对于这类太阴腹痛病的患者,其治疗应如何把握预后转归?

李赛美教授

太阴病的预后其实在《伤寒论》第条条文中已经提出来了: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若小便利者,不能发*。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太阴病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转归:“脾家实,腐秽当去。”一般在《伤寒论》中的“实”,仲景大多是指邪气盛,比如说阳明病的提纲证“胃家实是也”。而脾家实的“实"则是一个好事情,是脾阳恢复的意思,患者会表现为下利,甚至可能是比较严重的下利,一天拉十几次,但这其实是个好现象,是脾阳恢复而逐邪外出的征象,这个理论在临床上很有价值。前面拉肚子是为什么呢?邪气外出的出路就是通过腹泻,过了几天水湿已祛除干净,腹泻自然就会消失,所以大家不要一见到腹泻就认为不好,有时候适当的腹泻是正气祛邪的反映,是邪有出路的反映。除了用健脾的药物,有时用一些单纯的祛湿药也有可能产生腹泻的反应,需要事先向患者解释清楚,以防止其恐慌。判断腹泻是否为好现象,一方面看患者的精神状态,泻后是否舒畅,另一方面观察舌苔是否由厚变薄。当然也有些患者刚开始是好的,拉两天肚子还很舒服,后来就拉得受不了,疲倦了,这就是下利太过而伤气伤阴,这时就需要针对下利进行适当的处理。

请问教授,如何比较太阴腹痛与阳明腹痛?

李赛美教授

阳明腹痛以实为主,阳明腑实证邪热内盛、燥屎内结,腹痛硬满,可辨证予三承气汤。若津亏脾阴虚,大便苦无出,可予麻子仁丸,若合并自汗出、小便自利,大便硬结在内的,不可强予攻下,可予蜜煎导急通之。若是少阳阳明同合病,尚可予大柴胡汤治之。太阴则以脾为主,分为病在经、病在脏。病在经者,若脾之脉络瘀滞较重,有“从太阴转向阳明”之势者,可予桂枝加大*汤治之,若脾之脉络瘀滞较轻,则予桂枝倍芍药汤治之;病在脏者,因其里气已虚,脾胃阳气虚寒,则脾胃之运化、升降失司,可出现腹痛绵绵之寒湿泄泻,“当温之,宜服四逆辈”。很多人认为李东垣是首创脾胃论者,但我认为实际上张仲景的《伤寒论》就已提出了重视脾胃的观点以及从脾胃论治的方法,这体现在很多条文中,可以归纳为(太阳变证)之脾虚水湿,以及脾主运化障碍两个方面,脾虚水湿可以用苓桂剂来辨证论治,脾之运化障碍可视情况处方:脾胃虚弱者予建中汤;气虚胀满者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太阳表虚者予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太阴里实者则予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汤等;若是太阴里虚证,则“宜服四逆辈”。

请问教授,对于合欢花和合欢皮,在临床上应如何区别运用?

李赛美教授

合欢出自《神农本草经》:“合欢,味甘平。主安五脏,利心志,令人欢乐无忧,久服轻身明目,得所欲。”两者共同的功效是安神定志,花者发也,主升发,故合欢花长于疏肝解郁,安心利志。《名医别录》中陶弘景引用嵇康《养生论》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即指合欢花可使人去除忿恨郁闷之情。皮者主外,合欢皮则有活血定痛、消痈肿的功效,据《日华子本草》记载:“夜合皮,杀虫,煎膏消痈肿,并续筋骨,叶可洗衣垢,又名合欢树。”故跌打扭挫,虫*痈肿,用之可效。

责编

李奕诗、袁颢瑜

审核

李赛美、曾纪斌

(医案出处《李赛美六经辨证医案(师承带教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错误请联系

感谢您的支持与转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桂加大黄腹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