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绞痛原因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医绝技,看看肚子就能诊病
TUhjnbcbe - 2022/7/3 20:24:00

腹诊是中医特色诊法之一,是指临床通过望腹形、观腹色、听腹音、测腹温、按腹力、诊压痛、问腹痛等以诊断疾病的方法。通过腹诊,可得到诸多反映胸腹部脏腑、经络等病理变化的腹证。观察腹部形态是腹诊中重要的一部分,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下不同的腹部形态都代表什么吧。

1.腹部凹陷,腹壁松弛者,多为虚证。如上腹部及右季肋部出现局限性凹陷,多见胃脘胀痛,为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早期征象。若整个腹壁瘦薄,腹皮甲错,腹皮以脐腹为中心下陷于里呈舟状者,称为舟状腹,严重者深凹着背,脐周搏动明显可见。多见于严重消瘦,伤津脱液,脏腑精气极度耗竭的患者,如霍乱、泄泻、痢疾等。

2.腹部胀满,隆起,腹壁紧急者,多为实证。腹皮紧急光亮,抚之太热者,为内痈重症;腹皮因胀满或腹水而致腹大无纹者,为危证;腹膨满见于腹胀,未满心窝者其病尚轻,已满心窝者病重。麻疹见腹胀满者,为逆证。

3.臌胀,又称单腹胀,以腹部胀大,皮色苍*,甚则腹部青筋暴露,四肢不肿或微肿为特征,乃由气、水、血积于腹内所致。如患者平卧时腹部高于胸部,坐位及站立时腹部突出于身前,按之柔软无凹痕,叩之如鼓,无波动感者,为气臌,多因气结所致。如腹部坚满,皮色光亮,平卧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腹壁有凹痕,叩之音浊,摇动有水声,有波动感者,为水臌,多因水聚所致。如见腹上青筋暴露,面颊、颈胸部出现红缕赤痕,是以血瘀为主。本病腹未见青筋者,虽胀易治;青筋暴露,腹臌胀者,难治。

4.疳积,小儿形瘦,腹大如鼓,青筋暴露,伴厌食、便溏诸症者,为疳积。乃因脾胃久虚,滞积内停所致。

5.疝气,表现为直立时或用力后,腹壁呈半球状隆起,平卧后可回纳腹腔者。多因寒滞肝经,或气虚升提无力,气滞腑气不通所致。发生于脐部者,称为脐疝,多见于小儿,啼哭时尤甚;出现于腹部正中线上者,称为腹壁疝;位于腹股沟中部者,称为股疝,多见于女性;发生于髂窝部者,称为腹股沟疝。一般有轻度胀痛感,如平卧不得回纳者,可产生剧烈绞痛。

6.瘢痕,腹部瘢痕多为外伤、手术或皮肤疮疡愈后的遗迹,特别是手术瘢痕,对诊断很有帮助,应仔细询问,以便了解过去所患的疾病。

7.腹纹变异,妇女怀孕后,在下腹壁丰满处多出现纵行条纹,色淡蓝或粉红,产后可转为银白色而长期存在,称为妊娠纹。乃怀孕之后,血养胎儿,冲任失养所致。另外,臌胀、腹水及久病积聚患者亦可出现紫色的腹部纹,但多伴有大腿上部和臀部紫色纹及其他体征。腹纹还可见于长期服用大量激素的患者。

8.腹筋怒张,指腹部出现青紫色的脉络怒张,多见于久病体羸、血瘀气滞之证。如果出现以脐为中心向上、下走行的青筋怒张,其血流方向正常,此为经脉不畅,气滞血瘀于脉中,病情相对较轻;若出现以脐为中心向上、向下、向左、向右走行的腹壁青筋怒张,血流以脐为中心呈放射状走行者,常伴见蟹爪纹和血丝缕,多因经脉阻塞,血流不畅,血液瘀滞所致,病情较重,见于臌胀患者。

9.腹皮厚实者肠厚实,腹皮薄者肠薄。腹皮厚廓大,按之柔而有力,或按之如水上浮板,有根底可应,为有神之相,主寿;反之,腹皮薄廓小,按之硬而无弹性,或按之虚软如水上浮纸,无根底可应,为无神之相,主夭。

10.腹上凹陷而下部凸出呈袋状,多为内脏下垂(胃下垂),多因中气不足所致;腹部大而均衡凸出,皮肤有厚的皱褶,肚脐深陷,是肥胖的特征。

11.腹部动气高者,主虚亦主热;其动散而不聚者,为脏气大虚之象。腹部包块时起时无者,为虫积。腹中有块冲起,有头足者,为寒痛。

12.腹皮枯而无泽,腹皮拘急,或如板者,为内有瘀血之兆;腹中有动气,为内有恶血的信号;小腹右旁凝结,为内有蓄血的标志;脐下甲错,为小腹必有瘀血之象;小腹痛而见腹皮甲错者为肠痈。

13.腹中蠕动,腹部见到明显蠕动者,多为脏腑功能紊乱,属于病态。若蠕动见于胃脘部分,由左胁下近处开始,缓慢地向脐的右上方移动,形成宽大的波形,一起一伏,周而复始者,为病在胃,多为胃下口狭窄梗死,水谷难通,可使人食入即吐,大便燥结状如羊屎,形容枯槁。若蠕动见于脐周,其形近乎平行排列,此起彼伏,状如索条而或粗或细,腹部隆起者,为病在肠,多为肠中梗死不通,常并见呕吐不已、大便矢气尽无、腹中剧痛等症。

14.腹部皮肤出现斑疹,多见于急性热病患者,或由风邪、湿热之*侵犯肌肤所致。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中医局部特色诊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彭清华彭俊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推荐发表

注: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绝技,看看肚子就能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