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绞痛原因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1983年3月1日刊发生命的支柱张
TUhjnbcbe - 2023/4/6 22:07:00
北京较好的湿疹医院 http://m.39.net/pf/a_9158974.html

编者按:本报二月一日发表了张海迪的自述《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后,编辑部和张海迪本人收到两千多封来信。青年们从张海迪身上汲取了生活的力量和信心,同时也提出了有关人生意义、生活目的等重要问题。为了进一步帮助读者了解张海迪的精神世界,更好地向她学习,本文着重从她的人生观的形成进行了报道,介绍这个三分之二肢体都已失去知觉的青年,是怎样从人民中吮吸了乳汁,从知识中吸收了养料,从而建立了一根坚强的生命支柱,在艰辛、曲折的生活道路上,唱出了一支奋斗者之歌。

来到张海迪的家,我们急切地想见到这个被誉为保尔式的姑娘。尽管我们读过她许多感人的故事,但她毕竟是个三分之二肢体都已失去知觉的人。这样的人怎样生活呢?我们不可想象。

完全出乎意料,她是那样活泼、开朗,谈笑风生,充满朝气。有一次,她充满幻想地对我们说:

“我做过很多美好的梦,我梦见自己正站着唱歌;我梦见自己在大道上奔跑;梦见展开双翅在天空翱翔……”飞吧,姑娘,象小燕子一样展开你理想的翅膀。

“可是,梦总是要醒的。醒来我并不沮丧。我必须面对现实。”

那可恶的轮椅,那轮椅上耷拉着的两条瘫软的腿,无情地告诉我们:张海迪因为从小患脊髓血管瘤,脊椎动过四次大手术,脊椎板被先后切除六块。现在,第二胸椎以下已失去知觉,脊椎严重弯曲变形,根本不能支撑身体,全靠胳膊支在轮椅的扶手上。我们看到,她一抬手,身体便瘫软在轮椅里。胳膊由于长年支撑着,衣服袖子磨出了一个大窟窿,轮椅扶手上的油漆也剥落了。

但是,在这个瘫软的身躯里,有一根坚强的生命支柱。这支柱,支持这个病残的青年在无情的现实中奋斗;这支柱,支持这个二十多年不会走路的姑娘,开拓出了一条广阔的生活道路;这支柱,支持这残存的三分之一尚有活力的身躯,发射出光和热。

这根生命的支柱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是否经历过挫折和打击?它是怎样经受这一场场考验成为一根不倒的支柱呢?

能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我想做这样的人

“你们报纸刊登了我的自述后,我又收到两千多件来信。”海迪对我们说:“许多青年朋友来信问我,你为什么能拖着病残的身子,愉快地为人民做事,生活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在尚楼生活的几年谈起……。”

一九七〇年春天,海迪的父亲带领知青下乡插队,全家都随着从济南来到山东莘县十八里铺公社尚楼大队落户。尽管那是“四人帮”横行的年月,但尚楼的人民仍是淳朴善良的。刚进村那天,乡亲们热情地围上来问长问短,帮着搬家安置。这时,人群里挤出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有个小伙子揪着他的耳朵逗着说:“孟方,快叫玲玲姐姐(海迪的小名)。”玲玲一看,这孩子虽然衣服上尽是土,但却非常可爱,一双大眼睛乌黑乌黑,长长的睫毛还向上卷着,忽闪忽闪的。便情不自禁地说:“哎呀,真漂亮,象电影演员似的。”孩子羞得一溜烟钻进人群,忙着抱起小锅、小凳,帮助搬家去了。后来,这孩子常常躲在玲玲的小窗户洞上看,轻声问道:“玲玲姐,你老呆在家看书,闷吧?”一会儿,他抓来个小虫,说:“玲玲姐,它会磕头,你玩吧。”一会又摸出一个鸡蛋,说:“这是俺妈给俺煮的,你吃吧。”多么淳朴的孩子啊,玲玲和小孟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有一次,小孟方抓来一只小燕子给玲玲姐玩。玲玲高兴地问:“你怎么抓住它的?”

“它一条腿瘸了,不能飞了。”

玲玲的心猛一沉。小燕子也失去了腿啊!它生着双翅不就是为了飞翔的吗?

玲玲给小燕子的伤腿搽上红药水,用纱布包扎好,放在窗台的小纸盒里养着。小燕子一天天恢复了活力。玲玲把它捧在手心里,怜爱地说:“飞吧,小燕子,飞吧!”小燕子艰难地展开双翅,飞向蓝天。

小孟方高兴地叫着:“玲玲姐治好了小燕子,你是个先生(医生)。”

一天,小孟方的妈抱着小孟方,慌慌忙忙地跑来,喊着:“玲玲,你快看,这孩子是怎么了?”只见孩子翻着白眼,口吐白沫,脖子向后挺着。她忙说:“大嫂,快,医院。”可是,医院离村子还有二十里啊!

下午,玲玲听见惨痛的哭声,心一怔:“呀,不会是小孟方吧?!……不,不会的,他还会来叫我玲玲姐,还会给我捉磕头虫的……”

“玲玲,孟方死了,孟方死了……。”

真的?这是真的!姑娘的心冰凉了!

……

“这是我第一次,第一次体会到我们的农村是这么贫穷,这么落后,我们的人民是这么苦啊!”海迪激动地回忆着。

“小孟方为什么会死呢?为什么会死呢?”玲玲喃喃着,她问父母、她问自己,她问那颗火热的心。

“……玲玲姐治好了小燕子,你是个先生,你是个先生。”这天真稚嫩的童音又响在玲玲耳边。她自责自问:

我恨啊,我怨恨自己,我太无能了。我要是有点本事,我要真是个医生,不就能救小孟方吗?他就不会死得那么快啊!

晚上,玲玲在煤油灯下写日记。她写道:开始进村时,我曾写过,人们啊,我真愿为你们做些什么!现在,我的愿望应该落实了。我要学医,我要为你们减少痛苦,不让村里再出现小孟方这样的悲剧……

“我学医的情况,你们报纸登过了。找我扎针看病的人很多,最使我难忘的,是耿其元大爷……”

耿其元大爷并不是尚楼人。因为患脑血栓,瘫痪三年。老伴去世后,丢下三个儿子,两个还很小,家里全靠大爷照顾。老人一瘫痪,家里惨不忍睹。玲玲急切地想帮助老人解除痛苦,她一面给大爷扎针治疗,一面从精神上鼓励他:“大爷,你会好的,你还会站起来,还能下地干活……”

一天,耿大爷让儿子用排子车拉来后,又坐在玲玲面前,把脚跷在玲玲的车上。玲玲精心地给他扎着。扎完针,又弯下身子细心地帮大爷扎好腿带,系上鞋带。耿大爷感激地不知说什么,只是笑着“哎呀……哎呀……”

“大爷,你站起来试试,试试……”

老人不敢相信,哆哆嗦嗦地想站又怕站。慢慢地,慢慢地,他站起来了!

“走,朝前走一步,走一步。”玲玲压住快要跳出来的心,鼓励着。

老人抬起了腿,朝前挪了一步,又一步,嘴里喃喃着:“那个——行!那个——行!”

他会走了!他真的会走了!!

玲玲的心在颤,在抖,在唱啊!就是这小小的银针,就是这病残的身体,真的能帮助瘫痪的人站起来了。幸福,这就是幸福啊!

玲玲第一次懂得了,给别人带来幸福,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她在日记中写道:“有人说幸福是抽象的。那是因为他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而且他所谓的幸福是对最狭隘的个人而言。真正的幸福,是具体而实在的。”“记得马克思说过,能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我想做这样的人。”

玲玲给耿大爷治好病的消息,在五里三乡传开了,找玲玲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一天总有五十多人,排子车、自行车在玲玲的院子门口,挤得黑压压一片。玲玲的脊柱不能支撑,她靠在扶手上给群众扎着,累得一身身冷汗。因为整天整天坐在车上,腿和屁股上长了一片片褥疮。妹妹给她洗褥疮时,看见那溃烂的疮口,难过得流下了眼泪。“姐,你光顾给人家治病,自己的身体也得注意点啊!”几个守在玲玲身边的“卫士”,心疼得忍无可忍,对来治病的人埋怨道:“你们要累死玲玲姐呀,不治了,不治了。”玲玲还是耐心地给群众治着。

玲玲真的累病了。她发着高烧,输着液,闭眼躺在床上。乡亲们焦急地守在门口。老奶奶悄声问道:“闺女睁眼了吗?唉,都是叫俺们这些人给累的。”八十岁的王奶奶,轻手轻脚走到玲玲床前,用手摸摸玲玲的额头,看看还烧不烧。然后,从怀里掏出几个热呼呼的鸡蛋放在玲玲枕头边,一声不响地走了。耿其元大爷拄着棍子,从几里外赶来,在门外哭着自语道:“叫我病,叫我死吧!”

几个淘气的孩子,跑到玲玲后墙的小窗户洞口,一个踩着一个,偷偷地看一眼玲玲姐,然后从窗户洞伸进小手,放上一个大鹅蛋,还有一把刚刚红了尖的大枣……

玲玲在朦胧中看见这个镜头,热泪一下涌了出来。

这些玲玲的小“卫士”整天和玲玲生活在一起。玲玲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唱歌,给他们理发,使他们懂得了生活的意义。为了让玲玲高兴,他们常常推玲玲到村外去玩。一次,他们推玲玲到金线河去捉青蛙,准备拿回来作解剖试验。高高的河堤,孩子们推呀,推,小车怎么也推不上去。一个小男孩脱下自己的粗布裤子,一条裤腿捆在车上,一条裤腿搭在肩上,使劲拉,别的孩子推拥着,“一二,一二,……上去了!”他们把玲玲放在小桥上,开始做各种精彩表演。

这个说:“玲玲姐,你看,我会打扑腾。”说着,往水里一趴,扑通,扑通溅起了一串串水花。

那个说:“玲玲姐,你看,我会跳水。”只听扑通一声,笔直地从小桥上跳到水中,玲玲开心地哈哈大笑。

在这欢乐的生活里,这个失去双腿的姑娘,没有遭到白眼和歧视,更没有孤独,没有哀伤,形成了她那开朗乐观的性格。

一九七三年三月九日,玲玲要随父母搬到莘县城里去了。清晨,队里备了四辆大车,全村的人都围在车队两旁,送行的队伍拉得老长老长的。

玲玲坐在大车上,老奶奶、大嫂子扯着她的衣襟,千恩万谢,说不完的嘱托,表不尽的心意,真是一步一行泪啊!玲玲有满腹的话,可是啥也说不出来,啥也看不见了。泪水模糊了她的眼睛,泪水哽住了她的喉咙。她的心在呼唤着:

再见了,尚楼!再见了,乡亲!爷爷奶奶们,让我再为你们做一千次一万次事吧。亲爱的姑娘们,让我再为你们裁一次衣服。我的小伙伴们啊,让我再为你们理一次发,唱一支歌……我为你们做得太少,太少了。不是你们要感谢我,相反的,是我要感谢你们。是你们哺育了我,我是吃着你们的乳汁长大的。是你们那一颗颗淳朴的心,使我这个被病痛折磨的残废青年,饱尝了人间的温暖;是你们教育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懂得了生活的意义;是你们给了我生活的力量。在你们中间,我感到自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十五岁到十七岁,是人的一生奠基的关键年华。海迪多少次地强调:“我永远也忘不了尚楼。”尚楼三年的生活,给海迪奠定了坚实的人生基石。

战胜消极悲观,你就是生活的强者

“一些青年朋友来信问我:你这样严重的病残,就没有痛苦、孤独的时候吗?”海迪坦率地说:“我也有过痛苦,孤独,甚至绝望的时候,特别是刚刚离开尚楼那一段……”

海迪离开了尚楼那欢腾紧张的生活,周围的朋友们,有的升学了,有的被招工,许多人都走了。她常常关在小屋子里,感到孤独和寂寞。

不行,必须开辟一条生活的新路。

——她开始学画画。当她画出一幅美丽的素描后,一个朋友看见了,说:“画家要一手拿调色板,一手拿画笔,你离开了胳膊的支撑坐都坐不稳,怎么能画画呢?!”此路不通。

——她又学音乐,学乐器。当她能弹出一手好琵琶时,一位阿姨摇头说:“哪见过演员坐着轮椅上台演奏的?!”又是一瓢凉水。

——她四处报名,四处写信,要求工作。但是,一次次都被回绝了。

一九七四年冬的一天。海迪一早就坐上轮椅,赶到劳动局,去看看这次招工被录取了没有。劳动局门口挤满了等通知的人。海迪真想挤进去问问。她多么想听见喊:“张海迪,你录取了。”可是她又害怕听见:“没有你,这次又没有你。”

天气是那么冷呀,她在门口焦急地等着。她的脸冻紫了,手冻僵了,一直等到所有的人都走光了,还没有听见喊她。

她鼓起勇气,推着轮椅进去了。

“叔叔,给我个工作吧!”海迪几乎是乞求着:“我能行,我会干好的。我不要工资,我只要有个工作,不管干什么都行。叔叔,你……”

“那么多好胳膊好腿的人都还没工作哩……”

冷,彻骨的寒冷。海迪的心冻僵了!

为了找工作,她遭冷遇,受歧视;为了找工作,她乞求,她呼吁。她的心在呐喊:人们啊,我虽然失去了双腿,但我并不比你们低一等,在通往未来的征途上,我们是同路人,在理想的起点上,我和你们是一样的。我不是为了饭碗,我要的是工作的权力,是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啊!可是,这一点点要求也得不到满足。这撕心裂肺的痛苦,超过任何一次大手术。

社会不需要我。如果不能给社会做贡献,还不如减少对社会的负担。乘着父母到聊城出差时,她服了大量安眠药……

“亲爱的爸爸妈妈,女儿就要离开你们了。当我要离开你们的时候,心里是多么难过啊……

“我深深懂得,一个热爱生活的姑娘,活着是多么好啊!但是,疾病使我失去了这一切权利。我不愿做一个沸腾生活的旁观者,而要和别人一样,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爸爸妈妈,请原谅我吧……”

海迪躺在床上,脑子里掀起了万顷波涛……

尚楼啊,我美丽的土地,我多么想再看看那绿油油的麦田,再看看那金线河潺潺的流水,看看那小磕头虫……

乡亲们,我真想再看看你们,哪怕再看一眼。耿大爷,您的腿又犯病了吗?八十岁的王奶奶,您千万别再感冒了;我的小伙伴们,你们的头发又该理了吧……我可爱的乡亲们啦,你们给了我多少温暖,多少欢乐,我舍不得离开你们……

她想起了保尔在海滨公园自杀的情景。……假如那扳机一扣,就不再会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了……保尔战胜了。

社会给了我那么多温暖,人民给了我那么多厚爱,我就这样离去了吗?……尚楼三年,我不是也做了一些有用的事情吗?乡亲们需要我,我还是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不,不,我不能死!我还要活着!我还有一双手,我要用它辟开那荆棘丛生的生活道路。

“来人啊,救救我,我还年轻,我还有用,我要活着……我错了,快来救我……”海迪呼喊着。

回忆起这段往事,海迪对我们说:“这件事,我给一些报刊写过,可是,他们都删掉了。也许有人认为,这对一个先进人物是不光彩的事吧。但是,我不把它看成是我的耻辱,相反,我认为是我的胜利。这说明我经住了考验。”喘了口气,海迪接着说:“说实在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不知看过多少遍,它无数次地给了我生活的力量和信心。但是,对我人生道路影响最大的,还是保尔在海滨公园自杀的这一场。我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够战胜这种消极悲观因素,重新振奋起来,更深刻地认识了人生的意义,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对啊,不排除杂质,怎么能炼出纯钢呢!

稍稍平息了激动的心情,海迪又说:“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人们遇到困难时,出现一些消极的想法和做法是很自然的。但是,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后来,医院工作,她是多么高兴啊。因为高位截瘫,她大小便都不能控制。为了坚持工作,她白天不喝水,不吃流质食物。夏天干渴得嗓子冒烟,她也忍耐着。给病人扎针时,胳膊不能支撑,脊椎一天天变形,弯曲得更厉害了。肋间神经疼,折磨得她必须服用大量止疼片才能坚持工作。有人不解地说:“嗨,整天拖着病残的身子,这么干,一个月才挣二十五块钱,何苦呢?!”

海迪对我们说:“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说,倘若我能看见三天,那么,用眼睛去观察到的该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啊。但是,那些视力健全的人,对此却视而不见,他们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五彩缤纷的壮观景色,都是理所当然的。她讲得多么好啊!就象有些天天工作的人,他们习以为常,并不珍惜自己工作的权力。能为社会,为人民做点事,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幸福!”

一九八一年十月,海迪因为长年服用大量止疼片,药物中*,间歇停止呼吸一小时五十分,几天昏迷不醒。第五天她醒过来时,看见妈妈和妹妹坐在床边,高兴极了:我还活着。她用微弱的声音对妹妹说:“我不想死,我还有好多事要干呢!”

突然,她发现对面床上放着许多对大脑有抑制作用的药,生气地喊起来:“我不要,我不要,这都是破坏记忆力的。我的身体已经残废了,大脑再坏了,拿什么为人民做事情呢!”

一会儿,海迪又昏迷过去了。她断断续续地说着胡话:

“妈妈,我的书别弄乱了……”

“别打搅我,别说话,我已经背了几个单词了……”

第二天,海迪完全清醒了。她急忙要过纸和笔,手颤抖着,歪歪扭扭地写下了六个大字:

生命之树常青!

“太好了!我还能写字,我还能工作。我还能回到岗位上去给人民做点事情。”

在知识海洋里不断吸取生命的养料

青年们十分佩服,海迪三分之二的肢体病残了,没进过一天学校,却学得了丰富的知识,学习了英、日、德、世界语,甚至还翻译了十三万字的英文小说。一九八一年参加高考预选,竟取得了四百三十六分的好成绩。她是怎样学习的呢?

海迪有个朋友,因考不上大学而懊丧,海迪鼓励她说:“成才不一定进有围墙的大学,社会大学的门时刻是敞开着的。”你可知道,就是这一点认识,海迪是经历了多少痛苦的磨难才得出来的啊!

从五岁起,海迪就瘫痪在家,失去了上学读书的权利。学校、老师和书包,紧紧地吸引着这颗幼小的心灵。她爱听小朋友们讲在学校学习的故事,爱学唱老师教给的新歌,她梦见自己背着小书包和小朋友们一起走进了课堂。

但是,二十多年过去了,玲玲还是没有跨进学校的大门。她以惊人的毅力,在床上自学了汉语拼音,学会了查字典,读书、看报、写文章。书,给了她知识,给了她力量,使这个寸步难行的姑娘插上了翅膀,在彩色缤纷的世界上翱翔。她在日记中写道:“大脑需要营养,除了在生理上需要血液的供应,在精神上还需要广博的知识去营养。否则,还是一个‘低能儿’。而我们青年一代如果不努力,出现‘低能儿’的可能性是有的,那便是一些不学无术的寄生虫。”

海迪不愿当“寄生虫”。象海迪这样的身体,躺着吃躺着喝,是不会受到任何谴责的,但是,海迪却要为社会作贡献,为人民做事情。她说:“要想给人民做点事,没有文化知识,没有真本领是不行的。八十年代尤其是这样。”

小孟方的死,给了海迪深刻的教训,生活中无数次的遭遇一次又一次地教育了海迪。

医院工作时,有位老同志拿着一瓶进口药,请她给翻译一下英文说明书。海迪笑了:“我连学校的门也没进过,怎么懂得英语呢?”

老同志失望地走了,海迪想:不懂,不懂为什么不能学呢?学会了英语,不是能做更多的事情了吗?

但是,海迪从来没接触过外语,又没有老师教,完全靠自己自学,实在太困难了。开始背单词时,她怎么也记不住。

“study,这不就是五个字母吗?为什么背了三天还是默写错了?唉,没上过学的人就是不行啊!”

她一抬头,看见墙上挂着一幅居里夫人的像,那双蓝色的眼睛仿佛在说:孩子,坚持下去!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

“别人有学校,我有笨办法。”studystudy……她一连写了几百遍,终于默对了。就是从这种笨办法开始,她终于翻译出了十三万字的小说《海边诊所》。在学习的征途中,她的练习本足足有二尺高,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海迪磨炼的笔迹。每当她艰难地读完一本英语书时,她都要高兴地欢呼,有时把书扔上房顶:“我胜利了!”妹妹说:“别叫了,象个狂人似的。”海迪笑着说:“我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精力才学到这点知识,怎么能不高兴呢!”

自学容易,坚持难。对海迪这样的人,坚持就更难了。

动了第四次大手术后,海迪疼得无法忍受,她咬着被单在颤抖,朋友们心疼地说:“海迪,你哭吧,哭出声来就好受了。”但是,稍稍平静后,海迪却央求说:“让我看看书吧。”

她只能仰卧着,脖子不能朝左,也不能朝右,稍稍一动,都会揪心地疼。

“拿镜子来,放在床头柜上,……替我翻开枕头边那本英语九百句……”

镜子放着光。海迪通过镜子的反照,学着英语九百句。周围的亲人和朋友,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用什么语言去赞颂她呢?还是用海迪自己的话说:

“只要心在跳动,我就要努力学习和工作,顽强地与疾病抗争,相信我是一个胜利者。用生命的火花去照亮通往未来的征程。”

回忆起这段往事,海迪低声对我们说:“我早有思想准备,将来有一天如果我全身瘫痪了,我要学保尔那样继续学习和工作。那时,英语不是可以帮助我翻译点东西,奉献给人民吗?”讲到这里,海迪的眼里闪着光芒。她说:“一个人能发挥作用,能把学到的知识奉献给人民,这是最大的欢乐啊!”

源泉找到了。她的惊人的事业心,远比她惊人的毅力更加伟大。正是这种事业心,使她产生了正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

海迪对我们说:“我要象海伦说的那样,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吸取使生命之树常青的养料。”

“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也给自己树立了几个学习的榜样,他们时刻激励着我,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我就从他们那里吸取力量。保尔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给群众治病时我常常想起白求恩;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常想起居里夫人;在生活低沉阴郁的时候,我常鼓励自己要象海伦那样热爱生活。他们给了我丰富的精神养料,使我这个大半截身子失去知觉的人,充满活力,充满信心,充满希望。”

今天,张海迪的事迹正传遍祖国大地,深入青年的心。青年们将从她身上汲取精神养料,树立起自己坚强的人生支柱。

海迪给这两位小朋友治好了婴儿瘫病,孩子们会走了。他们说:“姑姑,你也走吧!”海迪低声说:“姑姑永远也不会走了。”孩子们满怀情意说:“姑姑,我们推你走。”李霞摄

来源:中青在线

1
查看完整版本: 1983年3月1日刊发生命的支柱张